发表时间: 2020-11-18 09:48:46
作者: 魏磊
浏览:
在中国的资本市场,贵州茅台已经成为了神一样的存在。一家简单的白酒生产企业,两市唯一超过2万亿市值的公司,超越银行、保险等传统的市值龙头,成为了市场上新的带头大哥。
凭什么?
一是行业赛道长。
贵州茅台卖酒,从大行业来看,属于大消费行业,而且还是目前风头正盛的酱酒,卖得好也是正常的。根据相关统计,2019年白酒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营收规模约在6000亿元左右,比十年前增长约60%。以消费市场口径统计,白酒市场规模约1.5万亿-2万亿之间。正是在这样巨大的市场规模支持之下,2019年贵州茅台营收889亿元,净利润412亿元。从整个市场占有率看,贵州茅台是毫无疑问的行业老大,市占率应该在10%-15%之间。在这样一个规模极大的赛道上,长出好公司来是大概率事件。
从细分赛道看,在白酒这个大赛道上,还能细分为酱香、浓香、清香、凤香、兼香等。多年前,还基本是浓香的一统天下,虽然清香的“汾老大”有点不服,但汾酒不当老大确实也已经很多年了。在茅台超越五粮液之后,尤其是2015年之后,酱香酒的大潮已经挡不住了,茅台终端价直奔2000向3000,已经把五粮液等一干浓香品牌狠狠的踩在了脚下。时至今日,茅台终端价格依然在2800以上保持坚挺,五粮液还在1000元以下控量保价,国窖1573虽然也在紧紧追赶,但是赶上茅台还是在短期看不到任何希望。也正是茅台在行业赛道的一骑绝尘,也大大带动了一干酱香尤其是赤水河畔的一众酱香酒厂,郎酒、习酒、国台、钓鱼台也纷纷在酱酒大潮的鼓舞下,砥砺前行,努力在酱香的大市场中分得一杯羹。长远来看,酱香以其独特的香型和酿造工艺,确实在和其他香型的比拼中有一定的优势,未来占据白酒市场半壁江山也是极有可能的。
二是企业成长快。
上市以后,茅台的收入从16亿元上升到2020超过千亿元,净利润更是从3.3亿元上涨到近500亿元,账面净现金超过1000亿元,并创造了超过100倍的股价涨幅。虽然经过了2014-2015年“三公”消费的危机,但涅槃重生后茅台从公务消费走到大众消费前台,老百姓成为茅台消费的主流,反而打开了更加广阔的民间消费空间。拉长时间维度,茅台保持20多年以上的持续高速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0%,如此长期、持续、稳定的高增长,是茅台股价上涨的最大动力,也是支持茅台2万亿市场的最坚实基础。
茅台的增长除了消费升级,市场扩容等因素之外,不断提价也是茅台业绩飞涨的主要动力来源。2000年茅台出厂价为185元,2005年提价到258元,2011年提价到619元,2016年提价到819元,2019年提价到969元,而零售终端价直逼3000元。多年以来不断的提价政策,不仅让茅台厂和长期持有茅台股票的股民赚得盆满钵满,多年坚定看好跟随茅台发展的经销商同样也是日进斗金,一大批经销商靠茅台发了大财,反过来,这也正是为什么市场上大家都在囤茅台,炒茅台,而不是其他品牌的主要原因。做茅台生意,不仅能赚钱,而且能赚大钱,已经成为了市场共识。从股东到股民,从厂方到经销商,市场上下如此高度一致,茅台想不飞天都难。
三是公司护城河深。
酱香虽好,但茅台镇赤水河边的酒厂不止茅台一家,为什么偏偏是茅台一家独大,茅台的护城河在哪里?独特工艺?资源稀缺?品牌独占?还是其他,还真不好说。
先说茅台独特工艺。宣传中说茅台酒是世界名酒中唯一纯天然发酵的产品,其独特性主要体现在5年陈酿工艺上,即用纯净小麦制成高温大曲和高粱作酿酒原料,经二次投料,九次蒸煮蒸馏,八次摊凉,加曲,堆积,八次发酵,七次取酒,分型贮存,勾兑出厂。虽说工艺复杂较为独特,但从实践上看并无太多高深技术含量,不仅习酒、国台等大厂可以学习,就是茅台镇上诸多不知名的小酒厂也可以学个七七八八回来,再不济请个茅台酿造/调配的退休师傅把把关总是可以的,由此看,独特工艺这个护城河不够深。
再来看看资源和环境。赤水河边,茅台镇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位置被认为是酱香酒的正宗产地,尤其是茅台镇7.5平方公里的范围是茅台酒的核心源地,这7.5平方公里是酱香酒的高贵血统、优良品质的标签。酱香酒核心产区产的酒主要受益于茅台镇的特殊气候和微生物环境,近两千年的酿酒活动驯化和自然筛选了一个特殊的微生物群系,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微生态环境,对茅台酒独特风格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离开这环境,就是用同样原料、水、工艺、酿酒师和调酒师,可还是造不出高品质的酱香酒。所以民间流传的“茅台镇外无茅台”说法不是空穴来风,地域决定了酱香酒的品质。如此看来,离开了茅台镇,尤其是核心产区,酱香白酒还真可能不是茅台那个味,差别还是有的。这条护城河是真的有。
剩下的就是品牌了。茅台镇上除了茅台,还有一干众多的酒厂,前面两个护城河对他们来说还真不是什么事。那为什么茅台还这么独特呢?剩下的最大就是品牌因素了。长久以来,“国酒”茅台的定位广告语深深印在消费者心目中,1915 年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号称“世界三大(蒸馏)名酒”,我国大曲酱香型白酒的鼻祖和典型代表等等,这些都是成就茅台品牌深入人心打造持续竞争力的根源所在。从“三项规定”之前的官场酒,到现在的大众酒,茅台始终牢牢抓住细分市场最高端的那一块,成就了茅台品牌的市场地位。目前,茅台在高端白酒市场占据60%以上的份额,五粮液虽然紧随其后,但市场占比不足茅台的一半,其他品牌更是可以直接忽略不计,在这样一种市场格局下,茅台的龙头地位已经没有哪一个白酒企业可以动摇。尤其是2010年以后,随着消费升级,国内高端白酒供不应求,茅台积极把握机会,采取深化专卖店渠道、分离系列酒品牌与茅台酒品牌等措施来提升品牌高度,同时借助小经销商模式(可实现快速扩张且可影响终端市场)下的精细化营销布局,茅台第一品牌地位日渐稳固,投资属性随之凸显,在白酒市场的品牌力、影响力已经牢不可撼的地步。茅台的成功就是茅台品牌的成功,是茅台品牌定位的成功,是茅台品牌政策的成功,这是茅台最深的护城河。
未来茅台还能走多远?
1000元的出厂价,3000元的零售价,1000亿元的营收,500亿元的利润,2万亿的市值,10%的市场占有率,1800元的股价,90%的毛利率,50%的净利率。这组数据有点吓人,无论从哪个角度衡量,茅台都是个好公司,都是巨无霸一样的存在。这样的行业怪兽,未来还能成长到哪里?成长的天花板在哪里?
从白酒行业赛道看,整个市场未来成长空间虽然有限,但是未来10年随着国内经济的持续增长和消费升级,维持在8000-10000之间问题不大,赛道问题不大。从市场份额来看,参照其他行业一般经验,茅台在目前市场份额的基础上翻一倍,达到20%-30%的市场占有率应该也是可以实现的,毕竟在高端市场茅台已经是一家独大。从市场价格因素看,茅台目前出厂价和零售价之间巨大的价差,为茅台今后提价留足了空间,估计未来几年出厂价应该大概率会涨到1500元左右。产量就更不是问题了,虽然说基酒的产量决定了今后几年的成酒量,但对于擅长控量保价的厂家来说应该不是什么大事。以上述逻辑简单测算,估计未来几年茅台营收规模可能会到2000-2500亿元左右,净利润将达到1300-1500亿元。以此推算,茅台可能再翻一番。
当然,这是乐观的估计,没有考虑太多的风险因素,诸如政策变动、行业环境、管理层变动、宏观经济下滑、竞争对手等。
现实中,企业经营总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企业往往是由小到大难,由盛转衰易。眼见很多的企业起高楼,然后是一地鸡毛。但伟大的企业往往是独特的,有核心竞争力的,如苹果、可口可乐等公司,茅台我想也应该是其中一个。所以,它一定还有空间,虽然不能像以往那样成长。
从短期来看,茅台股价最高超过1800元,市值规模超过2.1万亿元,动态市盈率接近50倍,短期内显然是有点高估的,对于超过2万亿市值的这样一个巨无霸企业来说,30-35倍市盈率应该是比较理想的。从长期来看,茅台股价仍然有提升的空间。
郑重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云廷投资立场。本文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与决策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