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17-01-01 09:30:00
作者: 云廷投资
浏览:
一、并购重组趋势性变
2016年,并购重组遭遇最严并购监管年,市场整体处于一个矫枉过正期。2016年并购交易总额继续打破历史记录,达3.012万亿元,但并购交易数量同比大幅减少,从2015年的6497宗降至2016年的4354宗。市场呈现出以下特点:海外并购蓬勃发展,中概股回归进程暂缓,监管层对炒壳、业绩承诺与配套融资严格监管,新三板并购与被并购数量迅速增加,国企改革相关的并购交易数量增加,金融、材料、信息技术、消费行业发生的并购交易数量最多,北京、广东、上海、山东四个地区并购交易发生更频繁,大量以“套利”、“投机炒壳”、“忽悠式重组”、“跟风式重组”与“盲目跨界重组”为主要目标的并购遭遇滑铁卢,要么被否决,要么主动撤销。
2017年的并购重组市场进入规范与升级年。业绩增长、产业整合与升级、战略转型、市值管理等问题与需求,将继续驱动上市公司进行并购。市场将出现以下趋势性变化:上市公司将更加注重资本战略的规划,更加兼顾业绩增长、产业整合与升级、战略转型、市值管理等多元化的并购目标诉求,更加兼顾多方利益相关者的诉求;以“套利”、“投机炒壳”、“忽悠式重组”、“跟风式重组”与“盲目跨界重组”为主要目标的并购将继续受到严格监管;随着二级市场整体估值的下降,上市公司并购交易的估值将趋于理性;现金收购与并购基金收购的数量会大幅度增加;上市公司跨界并购的数量会减少,围绕产业链相关资产的并购会增多;上市公司参与的并购基金更倾向于选择新兴行业资产;受外汇管制影响,跨境并购数量将会下降,已有境外经营主体和美元储备的上市公司将会成为跨境并购的中坚力量;并购交易的撮合与成交难度加大。2017年,云廷投资将继续深耕并购市场,帮助更多的优质企业与上市公司携手共进,实现引入资本、股东退出、战略转型、业绩增长或市值管理等目标。
二、投融资趋势性变化
2016年的股权投资市场是一个资本的寒冬,市场整体处在一个徘徊期。从投资交易总额的数据来看,剔除国家层面的出资行为,与2015年相比实际是有所下降。募资相对更加困难,资金向有品牌的机构聚集。投资更加谨慎,项目操作周期越来越长,看得多投得少。退出通道更加狭窄,IPO排队堰塞湖尚未解决,新三板上市流动性差、融资难,并购市场遭遇强监管。云廷投资判断,2017年的股权投资市场将继续“过冬”,整个市场需要出现新风口、IPO排队缓解、二级市场回暖等积极因素的推动逐步转暖。相对而言,品牌机构弹药充足,更容易抓住少数优质细分市场龙头项目,其他中小机构会更积极寻求抱团投资,以减轻资金压力,分散投资风险。对于需要融资的项目方而言,在估值方面会更加趋于理性,尽可能回归到“开源节流”的商业本质上,当然如果能融到资最好一次融够。2017年,云廷投资将继续助力优质项目进行股权融资。
三、中国股市趋势性变化
云廷投资认为,相对于2015年的巨幅震荡、2016年的平稳整理,2017年的中国股市总体将维持平稳基调,并有望在悲观之中走出结构性的行情。主要影响因素:主板整体估值相对处于低位,国企改革与供给侧改革将提升主板上市公司的竞争能力、盈利能力与吸引力;中小板与创业板经历了一年多的股价下跌,加上内生与外延式业绩增长,估值进一步回落,虽然整体估值还会继续下移,但空间与时间有限;房地产调控政策、外汇流出管制等因素,使得大量资金无处可投,股市是吸纳大量投资或投机资金的最大去处;外资、社保、养老金、房地产回流资金将为股市提供增量资金来源;2016年全国GDP实际增速为6.7%,经济依然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IPO节奏加快,增加了可供交易股票的供给数量,IPO平均融资规模显著下降,降低了IPO对市场的抽血效应,IPO发行问题对投资者的心理影响大幅度减弱;监管继续从严,也更加市场化。2017年的A股并购市场仍将保持从严监管的格局,“忽悠式”、“跟风式”、“套利式”、“类借壳”的并购料将受到更大的挑战。具有真实产业背景、着眼于提升上市公司竞争力及盈利能力的并购将得到支持。“信息披露不规范”、“内幕交易”、“操纵股价”等行为将继续受到严格监管与打击,市场交易将更加规范;资本市场的整体监管理念、监管架构、监管方式将有望优化与升级;投资者经过近两年的“疗伤”,逐步忘却伤痛,一旦发现曙光,又会陆续奔赴“战场”。
特别说明:本文是内部总结与研究,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